近年来,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案件日益增多,还请大家擦亮眼睛远离生活中的各种骗局。
防骗不放松,钱包不落空。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诈骗陷阱层出不穷,通过现实与网络一起涌入校园。下面这份防诈骗指南请收好擦亮双眼,小心上当受骗保护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。
江西宜春男孩小齐因轻信某平台发布的“高薪”工作诱惑被骗到缅 甸北部诈骗窝点,被迫以“杀猪盘”等方式实施电信网络诈骗。每个月“业绩”30万,“哪怕少一块钱”都要挨打、被电击,关水牢。小齐的“同事”仅用3天将一女子骗得卖房卖车,甚贷款上百万元。小齐不忍下手,他两次逃跑,抓到后又遭毒打。“在生死边缘徘徊”,以为再也回不来了。经过江西警方及志愿者一年半的努力,小齐才回家。
宜春市万载县小邹在网络游戏里碰到一个陌生人,对方主动提出可以购买他的游戏账号。邹先生添加对方QQ号,并协商好以价格900元进行交易。但付款时,对方以QQ交易不安全为由,要求在对方指定的游戏账号交易平台进行。邹先生按照要求操作,随后,对方发来一张已付款的截图。当邹先生在平台准备提现时,平台以卡号有问题为由将提现账号冻结。为了顺利提现,邹先生按照客服的要求,交保证金、开会员、充值等多次转账汇款。最终,邹先生总计被骗4000余元。
江西樟树,在校大学生谌某,暑期在家想做网络兼职,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,对方要求谌某打电话给陌生人(对方提供),说服陌生人加入微信群,一个有效电话拉一个人进群就可以得3元。之后,对方就在该群里发布诈骗信息,诱导群成员上当受骗。日前,谌某被樟树公安抓获并被依法处理。
外地某学院大学生张某在学院QQ群内看到一则刷单返利广告:“淘宝、天猫、京东等官方商城为提升业绩,急需一批网络刷客”,张某发现这种兼职赚钱快,操作简单,便根据群内的广告加了一个QQ好友,这个QQ好友教薛某如何进行刷单,然后发送了一个支付宝账号,张某便按照要求向此账户转账刷单。刷了第一次之后,对方告诉张某第一单要连刷5笔,张某按照要求转账后,对方又要求连刷两次5笔才能把之前刷单的钱返还。张某便又刷了8笔钱,但对方又称转账金额较大需要系统认证,需要张某转款7200元认证,而后又多次以转账金额较大认证失败要求张某分别转款7200元、8400元、8400元再次验证。就这样,张某先后通过自己的支付宝淘宝先后刷单17次,合计刷单47400元。张某此时发现对方一直要钱,却一分钱没有返还给自己,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
某大学曾有7名学生家长先后接到以学校名义打来的电话,对方称这些家长的子女发生车祸,正在留医治疗,要求家长即刻汇款指定帐户。诈骗者有的事先多次拨打毕业生的手机直到该学生厌烦而关掉手机,有的直接以公安机关办案名义要求该学生关机,随即拨打其家里电话行骗,家长接到诈骗电话后无法与学生取得联系而感到恐慌,有个别家长因而上当受骗。已掌握的7名收到此类电话的学生家长中,有一名学生家长受骗损失10000元。
女大学生小朱来到了南京珠江路上的一家美容整形医院。进店后,中年妇女特别嘱咐店内的接待人员“这位是学生”。认为只是免费咨询的小朱放下警惕,任由工作人员对她进行“面部扫描分 析”,向她推荐了一款隆鼻手术,价格是3万多元。被价格吓了一跳的小朱告诉工作人员,她只是个学生根本无力支付。对方告诉她:“不需要为钱的事情发愁,美容院这有很多类似情况的学生都成功地做了美容手术。只要先做一次信用额度测试。”工作人员拿小朱的手机下载了一款名为“么么钱包”的APP,又问她要了姓名、身份证号和学校等个人信息。“信息都是他们帮我登录填写的,还边操作边跟我说,贷款成功率也就20%。”然而仅仅一两分钟,小朱就接到了贷款平台的电话,10分钟后贷款手续通过,18个月连本带息总计39600元。但是,这笔贷款并没有给她,而直接打到了美容院账上。
典型诈骗类型及指南
一.刷单返利类诈骗
刷单返利诈骗是指骗子通过网络途径发布以“零投入、高回报、日清日结”为噱头的刷单兼职信息,在前几次刷单后立即返还本金、佣金骗取被害学生信任后,诱导其加大本金投入,随后以打包任务未完成等理由拒不返款,最 终将被害人拉黑。
防诈骗指南: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和刷单都是诈骗,同学们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,交纳保证金和押金。网络刷单违法违规,切勿因小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。远离网络刷单,我们一起营造公平、公正、健康的网购环境吧!
二.通信诈骗
部分骗子会冒充“老师”或“学校”给同学们打电话或发短信,以资助新同学学费、缴纳生活费、校方返还学费等为名,让学生提供卡号、密码,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;家长们还会收到各类涉及孩子在校情况的短信,比如打生活费、体检结果等
防诈骗指南:遇到此类事件,首先不要盲目回复,可以先向辅导员老师求证。要对自己的隐私严格保密,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、对任何人都不要同时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号码、银行卡密码。
三.游戏诈骗
骗子在游戏的聊天中寻找有出售游戏账号或装备需求的受害者,并添加对方好友,确认交易流程。通过发送小程序二维码或者下载APP等方式,引导受害者在指定的虚假交易平台注册并进行交易。通过假的资金入账截图让受害者误以为交易成功,然后以账号提现失败、交纳保证金、账号被冻结等各种理由,要求受害人反复转账。当骗子达成目的后,会要求受害者在转账后删除聊天记录、转账短信等,等受害者醒悟过来发现被骗时,早被骗子拉黑屏蔽。
防诈骗指南:不要轻信“低价充值”和“高价收购”。认准官方游戏账号交易平台,避免私下交易。以账号提现失败、交纳保证金、账号被冻结等各种理由,需要继续充值才可以解封账号的都是诈骗。切勿按照对方要求继续充值,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。
四.演唱会门票诈骗
万众期待的线下演唱会回归,多位歌手陆续官宣演唱会行程,很多大学生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好抢票了。然而,再想亲临演唱会现场也得提防被骗!
诈骗套路1:在演唱会官方门票开售前夕,骗子到处宣称有官方的售票渠道,或者是内部人员,可以买到非常紧俏的门票,吸引粉丝上钩。等歌迷准备买票时,他们会以定金、辛苦费等各种理由要求支付价款,说卡单了需要重新备注支付才能出票,以此骗取更多钱财。等歌迷发现被骗要求退款时,已被拉黑,无法联系上“内部人员”。
诈骗套路2:开演唱会前夕,骗子谎称已买到票但家中有事去不了,或者跟前任分手“含泪转让”,在一些二手交易网站搭讪向受害者售票,拿到钱就拉黑。
诈骗套路3:演唱会现场周边,往往会有一些人员兜售“黄牛票”。歌迷求票心切,往往就容易上当受骗。这些票不仅溢价较高,而且大多是高仿假票,等歌迷拿着票准备进场的时候,才发现自己上当。
防骗指南:在各种社交平台上,以官方票务logo为头像,XX票务代理为用户名,主动私信询问是否有票务需求的,诈骗可能性极大。最安全的方法是在官方网站上购买。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,谨防木马程序盗取网银账号(骗子会自制虚假票务网站)。不通过正规平台交易,以各种理由要你反复付款,退款还要交保证金的,绝对是骗子。
五.利用同情心诈骗
此类诈骗嫌疑人会利用大学生们的的同理心,假装抑郁症患者,在各大社交媒体发布此类信息,吸引注意力在获得目标人物的关注之后,与其进行私聊,谎称自己生活困难,博取同情。此类诈骗人员一般会精心经营朋友圈,进一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,为实施诈骗做好充分的准备。进一步熟悉了解受害人后,找准时机开口向受害人以各种理由借取钱财,并谎称会在约定期限内归还本息。
防诈骗指南:乐于助人要擦亮眼睛、明辨是非,防止自己的同情心被骗子利用。尤其是抑郁症患者等特殊群体,更应提高防范电信意识,不要单纯相信所谓的同病相怜,要对陌生人长存一颗警惕的心。
六.”美容贷“诈骗
面对校园贷中出现的超高利率、裸贷以及暴 力催收等一系列问题,银监会、教 育 部等相关机构先后提出监管要求,各地银监局、互联网金融协会等机构随后跟进。却没想到,一些美容机构又瞄上了涉世未深的学生们作为“猎物”。南京市消协介绍,中介和美容机构勾结在一起,打着“免费美容还送钱”的招牌,利用暑期整容热招揽客户。消协提醒,大学生在消费时应考虑个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,避免过度消费,给家人和自己带来麻烦。不要被“免费”“优惠”“便宜”等字样冲昏头脑,每一次的签字与个人证件的出示、复印、扫描都需要三思而后行,对于合同款项要仔细研读,对于对方的承诺更需要白纸黑字保留证据。
防诈骗指南:学校是个小课堂,社会是个大课堂。防范被骗还得学生们从自身做起,培育健康消费观,加强金融知识学习以及对网贷平台的辨别意识,保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谨记反诈骗常识
及时下载、启用国家反诈中心APP
1.下载方式:在应用商店搜索“国家反诈中心”并下载。
2.该款app集合报案助手、举报线索、诈骗预警、反诈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。
记住一个电话“96110”
“96110”是全国公安机关反诈骗预警劝阻专线,专门用于对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等工作。当你接到96110拨打的电话时,这说明您或您身边的人可能正在遭遇诈骗,一定要及时接听,耐心听取劝阻员的劝阻,避免上当受骗。
借款、转账核实身份
如果是熟人、朋友发来的,务必要先电话核实;若不小心上当受骗,及时向公安机关(可拨打110))咨询或报案。
防电信诈骗“无 不一打”
1.不点:不明短信链接不要点。
2.不怕:冒充公检法诈骗。
3.不信:转账指令不轻信。
4.不贪:积分兑换现金不要贪。
5.不转:不核实清楚,千万别转账。